18510721234

天博tb·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TB SPORTS天博tb·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TB SPORTS

十四五计划能够触及哪些重点范畴:23天博tb网址个细分范畴投资时机阐发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与十三五规划建议不同,本次《建议》将“形成强 大的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一个重要章节写入,并分为“畅通国内大循环”、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四个小节展开。预计在十 四五期间,沿着“双循环”政策思路,将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

  整体来讲,国内大循环包括消费、制造、科技三大重点领域。根据《建议》,十四五期 间,消费内循环方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注重消费升级趋势、新兴消费、质量品牌, 培养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制造业内循环方面,锻造产业供应链长板,发展九大战略性新 兴产业,布局新基建,推动交通强国、能源,并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 案。科技内循环方面,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瞄准八大前沿领域。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在 90 年代选择了国际大循环的发展战略,由于具有廉价 劳动力优势,在国际分工中承担世界工厂角色,因此发展出“大进大出,两头在外”、 “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制造业格局。这样的外向出口型经济在 08 年之前运行良好。金融危机带来世界的深刻变革,美日欧等消费国需求减弱,我国采取出口退税、一带一 路等政策促进出口的增加,但外需依然难以回到 08 年之前的水平。与此同时,由于内 需较弱,近二十年来内循环基本由基建与房地产投资驱动。

  近二十年我国典型的内外循环如下:进口原材料与高端设备,在国内进行加工制造,一 方面用于国内的基建与房地产建设,另一方面大量出口,两个途径会给居民和企业两个 部门带来收入的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消费升级,居民消费的增加与企业收 入的增加,共同促进国内企业进一步扩产,继续进行原材料与设备的引进,因此形成投 资、消费内循环与出口外循环。

  “双循环”政策之下,我国的消费内循环将扩大,投资内循环中制造业将兴起。在外需 不足以及与美国加速脱钩的背景下,我国必须降低对外依存度,抓紧新一轮科技周期, 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并且启动内需,以促进国内的制造业投资,形成“国内大循环 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实现“双循环”畅通,就需要打 通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各环节,具体来讲,生产领域要突破“卡脖子”技术限制, 弥补完成制造业升级,消费领域要提高居民消费热情、培育国产消费品牌,流通领域要 加强各类销售渠道建设,降低流通成本。

  因此,未来典型的双循环格局可能如下:自主生产高端设备与新材料,并且进口一部分 原材料,在国内发展智能制造,制成品大部分供给国内需求,进行高端设备与产品的出 口,或者像日本一样,通过资本输出在海外生产,由此带来企业部门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国内消费升级以及企业部门的收入增长,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提升。由 此形成我国新的内外循环。

  内循环的驱动力:国际大循环下,内循环的驱动力主要是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双 循环”下,内循环的驱动力主要是消费与制造业投资。

  制造业投资的驱动力:国际大循环下,我国的制造业投资严重依赖外需。“双循环” 下,制造业投资主要依赖国内消费。

  外循环的结构:国际大循环下,我国的外循环呈现“大进大出、两头在外”、“低端 过剩,高端不足”特点,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双循环”下,我国首先要实现关键领 域自主可控,进而出口附加值较高的高端设备与工业品。

  居民收入:国际大循环下,我国从事的是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因此企业与居民 的利润较低。并且出口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内陆发展落后,形成了东西不 均衡发展。内循环下,我国转为从事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品出口,利润较高,带来居 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同时,由于不再完全依赖出口部门,中西部地区迎来发展机会。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能力更高,有助于进一步启动内需。

  产业结构:国际大循环下,我国主要靠出口、基建与房地产投资驱动经济,因此钢 铁、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较大;“双循环”下,我国将经历产业升级,装备制 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升,资本货物制造业的发达,将推动工业服务业的兴起, 服务业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扩大。

  为了寻找“双循环”政策背景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我们首先从通过进出口数据揭示 主要行业当前的内外循环格局,从而寻找我国进口依赖度较高短板领域、极度依赖国外 市场低端制造领域、技术含量高且出口较高的长板领域等重点领域。

  原材料与市场均在国外:主要包括服装玩具、鞋类箱包等低端制造品,平板电脑、 手机、家电等高端制造品;核电设备与水电设备类高集成度商品。

  原材料在国外&市场在国内: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矿砂等资源品;大豆、 肉类等农产品,集成电路、高端设备等高端工业品;以及医药品、化妆品等消费品。

  根据 UNComtradeDatabase 提供的 2018 年我国与各国的商品贸易往来数据,选择更 为详细的 HS 四位编码分类来剖析我国“双循环”政策下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

  能源:原油进口量最大,但是来源国分散。煤砖、煤球 53.5%来源于澳大利亚,褐 煤 92.9%进口来源于印度尼西亚。

  金属与非金属材料:铁矿砂、金、铜进口额最大。60.3%进口铁矿砂来源于澳大利 亚,50.6%的进口铝矿砂来源于几内亚。

  农林品:大豆与木材、纸浆进口额较大。大豆进口 75.7%来源于巴西,18.5%来源 于美国。

  高端设备:主要包括金属加工机床、半导体设备以及医疗设备,对美日德三国依赖 度高。具体来看,半导体设备进口额达 306 亿美元,主要是光刻机、刻蚀机、离子 注入机、PVD、CVD 等,主要向日本、韩国和美国进口,三国合计占比 68.4%;机械设备主要包括金属加工与精加工机床,以及工业机器人等,进口依赖度高,主 要依赖日德;医疗设备主要包括内窥镜、肾脏透析设备、设备、B 超与彩超诊 断仪、核磁共振设备、眼科用仪器、精密医用导管等,主要依赖美德。

  精密零部件:主要包括精密机械与光学部件。其中,精密机械部件包括压燃式活塞 内燃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对美国及日本的依赖程度大。光学部件包括偏光片、偏光板、摄像机镜头、物镜、液晶显示屏等,主要向日韩及 中国进口;此外,还有列车、汽车以及其他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依赖日德。

  集成电路:2018 年进口额达 3127 亿美元,是我国进口额最大的商品,主要包括控 制器、处理器、储存芯片、放大器,主要向中国以及韩国进口。

  汽车:2018 年进口额达 496 亿美元,主要向美日德三国进口,向三国进口合计比 例达 68.9%。

  飞机:2018 年进口额达 276 亿美元,主要是民用大型客机与特大飞机,向美法德 三国进口居多,其中对美国的依赖度达 56.6%,三国进口合计占比 97.3%,对外依 赖度非常高。

  医药品:主要进口血制品、诊断试剂、疫苗和部分药品,对德国和美国的依赖度高。其中血制品、疫苗、诊断试剂、毒素等商品的前三大进口国合计占比 71.9%,集中 度较高。

  化妆品:2018 年进口额达 99 亿美元,主要向日韩法进口,三国进口比例合计达 70.5%。

  可将原材料与市场均在国外的商品分为低端制造品与中高端制造品两类。低端制造品主 要包括家居、纺织服装、鞋类以及钢铁、塑料。2018 年,低端制造品合计出口额 5954 亿美元,其中向美国出口 1434 美元,占比 24%,极度依赖美国市场,具体来看:

  家具:2018 年的出口额达 964 亿美元,主要包括机动车辆、飞机及其他用途的坐 具,金属、木质与塑料类家具和各类照明灯、聚光灯,向美国出口比例达 34.6%, 依赖美国市场。

  纺织服装:2018 年出口额达 1728 亿美元,其中向美国出口 410 亿美元,占比 23.7%,向日本出口 181 亿美元,占比 10.5%。

  电气设备:主要包括静止变流器、电感器、变压器、电动机及发电机、蓄电池等, 2018 年合计出口 665 亿美元,主要向美国和中国香港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度高。

  通信电子:主要包括便携式电脑、平板电脑以及部件,手机及其零部件(通信模块、 光模块等),以及交换机等其他通讯设备。2018 年合计出口 4669 亿元,主要向美 国与中国香港出口,对美国出口占比 25.6%,依赖度较大。

  机械设备:主要包括空气泵、真空泵等气体压缩机,手提式风动及液压工具、龙头 阀门等机械设备零件,以及印刷机及其零部件。2018 年总出口额达 605 亿美元, 向美国市场出口占比 25.2%。

  家电:包括电视、空调、冰箱以及热水器、电磁炉等家电,2018 年总出口额达 871 亿美元。主要向美国与日本出口,2018 年向美国出口 236 亿美元,占比 27.1%。

  船舶:包括各类客运、货运船舶以及灯船、消防船、浮动或潜水式钻探或生产平台。2018 年合计出口额 230 亿美元,主要向香港和巴西出口。

  摩托车与汽车零部件:包括汽车零部件、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其中零部件主要是车 轮、制动器、车门及车身、大型汽车卡车零件。2018 年出口额达 483 亿美元,其 中向美国出口 129 亿美元,占比 26.7%。

  对于原材料在国外,市场在国内的产品,其中面临资源禀赋壁垒的,如原油、金、铜、 铁矿砂、大豆等,主要进口于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等资源型国家,大约 60%的铁矿 砂从澳大利亚进口,75%的大豆从巴西进口,而原油进口金额虽然大,但来源国相对分 散。面临技术或品牌壁垒的,如集成电路产品,包括、处理器、储存芯片等,是 我国进口额最大的商品,主要进口于中国、韩国,高端设备中的精加工机床、半导 体设备等主要从美日德进口,汽车进口也依赖于美日德三国,飞机从美国进口占比达56.6%,化妆品进口的 70%依赖于日韩法。

  对于原材料和市场均在国外的产品,其中低附加值的商品,主要包括纺织服装、钢铁、 塑料、鞋类、家具,对美出口占比达到 24%,极度依赖美国市场,纺织服装、钢铁出口 额最大。高附加值的产品天博tb最新,对美国市场依赖度也比较高,如通信电子设备中的便携式电 脑、平板电脑、通信模块等,对美出口占比达 25.6%,家电、电气设备、机械设备、船 舶、摩托车与汽车零部件出口额也较大。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消费品多半以 OEM 或者贴牌的形式进行生产,不太注重品牌建 设和维护。而双循环背景下,大量消费需求将会转向国内,同时,90/00 后消费群体崛 起,这些群体对于海外品牌并没有特别的青睐,因此,对于国内消费品来说,迎来了绝 佳的机会。

  消费量与出口量大,但集中度与发达市场相比更低。根据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2018 年中国服装服饰行业的销售额为 2.08 万亿元,进口金额 547 亿元,出口金额 1.04 万亿元。然而,尽管我国纺织服装的产销量均较大,却缺乏品牌效应,行业格局较为分 散。2018 年中国服装市场中前 5 大品牌市占率仅为 6.9%,相比之下日本、美国分别为 25.7%、15.8%。中国前 10 大品牌市占率为 CR1010%,而日本为 36%,美国为 22.5%。

  本土企业品牌效应较弱,在国内与海外的竞争力均弱于国际大牌。2018 年,我国服装 市场前十大品牌中,有五家为海外品牌,其中阿迪达斯与耐克居前两位。对比全球知名 服装品牌与国内品牌 2019 年的营业收入和海外营收占比,可以发现,国际品牌的营收 远大于国内品牌,并且由于它们具有强大的品牌,其海外营收占比往往在 80%以上。对 比之下,中国服饰品牌的海外营收占比仅为 20%-40%。

  在“双循环”政策背景下,消费市场将逐渐转向国内品牌,我国的高端服装品牌有望崛 起。并且,由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产能过剩,低端工厂产能将逐渐退出,行业集中度得 到提升,利好龙头企业。2019 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纺织服装鞋帽类产品的零售额为 1.35 万亿元,如果整体行业集中度提升至 20%,头部企业的营收将大幅提升。而在“双循 环”政策下,国内头部品牌将获益更多。

  近年来我国日化品进口增速不断提升。2019 年我国化妆品零售额达 2992 亿元,进口 额达 912 亿元。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化妆品进口额加速上涨,与化妆品零 售总额的比例从 2014 年的 7.4%上涨至 2019 年的 30.5%。

  国内品牌难以与国际大牌竞争,与日韩等国相比,中国本土品牌较弱。中国日化市场市 占率前五大品牌分别为宝洁、欧莱雅、资生堂、高露洁与联合利华,全部是海外品牌。并且,宝洁和欧莱雅在中国的市占率合计近 20%,远高于其他品牌。与韩国相比,一方 面韩国日化行业集中度大于中国,另一方面,韩国市占率最高的两个日化品牌均为本土 品牌,爱茉莉太平洋和 LG 市占率合计达 43%。

  与海外大牌相比,中国的丸美、珀莱雅等品牌仍有较大成长空间。从各大日化品牌 2019 年的营收来看,欧莱雅、安利等国际大牌的营收达到万亿以上,但是国内的上海家化、 丸美、珀莱雅等品牌营收均不足 10 亿。在国内大循环以及 90/00 后新一代消费势力崛 起背景下,国内的化妆品、日化品品牌有望崛起。

  大豆、植物油进口依赖度大,关注国内产能培育。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我国大多数 的主要粮食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例如大米与玉米,我国几乎都是自产自销,进口量与出 口量均十分小。但是,国内的大豆、菜籽油与棕榈油以及牛肉对国外的依赖度较大。具 体来看,2019 年我国的大豆消费量 11190 万吨,其中从国外进口 9650 万吨,自产 1759 万吨,自给率仅为 15.7%,其中约有 75.7%向巴西进口,18.5%向美国进口。此外,我 国菜籽油、棕榈油的自给率分别为 56.4%、2.3%,也较大依赖进口。财政部在《2020 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的财政政策展望中提出,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 产量,深入推进大豆振兴计划,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 策和玉米、大豆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机制,支持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

  从能源的历史来看,纵观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人类已经历经三次能源。第一 次能源为薪柴能源,第二次能源为化石能源,第三次能源为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未来,在降低碳排放的大趋势下,包含核能、 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新能源最终呈现均是电力能源输出,新能源电气化将是能源 的终极形式。

  另一方面,我国传统能源的进口依赖度较大。从三大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 进出口量来看,我国煤炭储量与产能较大,对外依赖度较小。但是我国原油与天然气对 外依赖度均较大,2019 年我国原油的自给率 27.5%,天然气的自给率 57.1%。其中, 我国原油进口国为俄罗斯(15.8%)、沙特阿拉伯(12.4%)、安哥拉(10.4%)。

  风能与太阳能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双循环”政策背景下,我国将减少对 他国能源依赖,大力发展新能源。在非石化能源中,水电受到资源限制,核能则存在安 全问题。相比之下,风能与太阳能或是我国发展新能源较好选择。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较快,产能和装机量都位于世界前列。2010 年以来,我国光 伏装机容量大幅上涨,占全球装机容量的比例由 2.6%上升至 34.7%。并且,我国光伏 各环节产业规模较大。根据光伏行业协会,2018 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 25.9 万吨,同比 增长 7.0%,占全球多晶硅产量的 58.1%。硅片产能 146.4GW,产量 107.1GW,同比 增长16.8%;电池片产能128.1GW,产量85.0GW,同比增长18.1%;组件产能130.lGW, 产量 84.3GW,同比增长 12.4%,硅片、电池、组件国内产量占全球总产量比重都在 70% 以上。

  我国光伏未来发展空间巨大。2019 年,我国光伏发电为 2238 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 比例为 3.1%。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19 年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在 3 种情 形(目前政策延续、实施已经承诺的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策力度)下,2040 年我国光伏发电占比将提升至 11.2%、13.2%、23.4%。可以预见,未来十年我国光伏 装机量将有大幅提升,未来光伏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较大。

  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国产化比例较高,关注太阳能电池与光伏设备的“双循环”。具 体来讲,目前国内传统的电池生产线%;PREC 电池生产线, 关键设备国产化比例达到 90%;N 型单晶电池生产线设备国产化比例相对较低,性能跟 进口设备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重点研发突破。未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将成为全球趋 势,而光伏发电是较好的选择。我国具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在“双循环”政策背景下, 可以实现从电池组件出口到核心设备出口,从而拉动外循环的升级。

  风电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且目前国内产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2019 年我国风力发电 量占总发电量为 3638 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为 5%。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 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 2.1 亿千瓦以上, 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500 万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 4200 亿千瓦 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6%,今年风机进入抢装期。长期来看,根据各机构预测,至 2040 年我国风力发电有望达到总发电量的 15%-20%,未来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全球对 比来看,我国风力发电组装机容量为 2104 亿瓦特,占全球装机容量的近 34%。

  大型老旧油田产量枯竭,我国原油与天然气进口依赖度不断提升。一方面,1995 年以来,我国的原油与天然气进口依赖度不断上升。2019 年,我国原油的进口依赖度为 73%, 天然气进口依赖度为 42%。另一方面,国内原油产量不断下滑,主要原因是如大庆油田 等大型老旧油田产量开始枯竭,尤其是部分油田的维护成本已经过高,在当前油价环境 中丧失了维护的意义。

  政策重视国内石油探勘与开发,“三桶油”勘探与开发资本开支不断增加。2019 年 5 月 24 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提出 要进一步把 2019 年和今后若干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折不扣 完成 2019-2025 七年行动方案工作要求。中石油发布《2019—2025 年国内勘探与生产 加快发展规划方案》,中海油发布《关于中国海油强化国内勘探开发未来“七年行动计 划”》,纷纷提出要加大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并加强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可以看到,2017 年以来,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勘探与开发资本性支出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能源安全问题逐渐得到重视。我国页岩气储量丰富, 具备实现能源自主的客观条件。在国内大循环整个背景下,国内油气服务行业有望迎来 加速发展。

  新材料产业政策频频发布,生产与应用得到有序引导。从政策面来看,2015 年国务院 印发《中国制造 2025》,其中鼓励加强新材料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加快技术转移转化 和基础材料升级换代。2016 年,国务院推出《“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提出促进新材料在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中可持续发展,加快前沿材料 布局。四部委联合印发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之后相继推出《国家新材料生产应 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等有关政策,加快推进我 国重点材料的生产和应用。

  我国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进口依赖度较大,未来存在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在半导体生 产制造过程中,主要的材料有硅片、光掩模、光刻胶、光刻胶辅助材料、工艺化学品、 电子特气、靶材、CMP 抛光材料等,从销售额来看,硅片、光掩模、电子特气份额较 大。我国在光掩模、抛光材料、靶材领域已经达到 28nm 水平,正在向 14nm 攻克。但 是电子气体、硅材料、光刻胶、工艺化学品的国产化进程较为缓慢,尤其是硅材料与工 艺化学品较为落后。

  在“双循环”背景下,我国首先需要实现“卡脖子”领域自主可控。遵循这一思路,建议关注氮化镓、碳化硅、氮化硼等新一代半导体材料,LCD 光刻胶、半导体光刻胶,显 影液、剥离液、清洗液、刻蚀液等湿电子化工品,三氟化氮、硅烷、氯气等电子特气。

  当前,OLED 正在逐步取代传统 LED,成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我国具有巨大而终端消 费市场,并且京东方等国内企业已经在 OLED 屏幕制造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在 OLED 材料上,我国的进口依赖度非常高。

  美日德韩化工大厂垄断核心材料供应,是国产替代的重点突破方向。OLED 材料主要包 括发光材料和基础材料两部分,合计占 OLED 屏幕物料成本约 30%。其中,发光材料 包括红色发光材料、绿色发光材料、蓝色发光材料。红色发光材料中,陶氏化学占据 71% 的市场份额,绿色发光材料中,三星市场份额为 51%,德国默克市场份额为 21%,蓝 色发光材料中,日本的出光兴产与保土谷化学合计占据 89%市场份额。此外,基础材料 也被美日德韩的化工大厂垄断,国内企业的份额较小。在“双循环”政策背景下,OLED 材料是国产替代的重点发力方向。除此之外,柔性屏材料 PI 膜、偏光片(PET、PMMA、 COP 材料)也是重点发力方向。

  高温合金是航天发动机、燃气轮机、汽车涡轮增压器的核心材料,我国消费量较大,但是产能不足。高温合金通常是指能在 600-1200℃的高温下抗氧化、抗腐蚀、抗蠕变, 并能在较高的机械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合金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55%)、电 力(20%)、机械(10%)领域,是航天发动机、增压涡轮、燃气轮机等部件的核心材 料。由于高温合金零部件加工技术难度大,供应商资质认证耗时较长,因此行业壁垒相 对较高。全球范围内能够生产航天航空用高温合金的企业不超过 50 家,主要集中在美、 英、日、德、中、俄罗斯等国家。其中,美国高温合金的年产量约 10 万吨,日德产量 约 5 吨。2018 年中国高温合金消费量 5.9 万吨,产量 3.5 万吨,进口依赖度较大。

  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温合金体系,但是在技术上与英美日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 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我国在高温合金得到杂质控制水平上与 GE 等公司的标准 存在差距,这也导致我国较多的向国外进口母合金。二、国内缺乏长期服役温度 800℃ 以上的新型合金。三、我国在粉末高温合金上的技术落后于欧美国家近两代。四、我国 在等轴晶镍基铸造高温合金技术上不够成熟,成为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卡脖子技术。在“双 循环”政策背景下,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必须实现国产替代,高温合金领域将会成为 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

  半导体设备较大程度上被美欧日的公司垄断,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短板与“卡脖子”领域。目前,我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约在 10%左右,我国大多数设备实现了 28nm 技 术。从芯片制造各流程来看,我国在离子注入机以及介质刻蚀机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 平,在 PVD/CVD/CMP 设备上目前仅达到 28nm 水平,而在光刻机上,仅达到 90nm 水平,光刻机设备严重依赖向阿斯麦的进口。具体来看:

  刻蚀机:市场主要被拉姆研究、东京电子与应用材料占据,我国达到 28nm 水平。介质刻蚀达到 7/5nm 水平。

  薄膜沉积:PVD 设备应用材料占 85%;CVD 设备应用材料占 30%、泛林半导体占 21%、东京电子占 19%。国内目前达到 28nm 水平。

  离子注入机:应用材料占 50%,Axceils 占 18%。国内发展也相对较快,目前已经 攻克 7/5nm 水平。

  在“双循环”政策以及中美关系恶化背景下,我国要实现制造业升级,就必须实现半导 体设备自主可控。目前,国内已经有较大的进展,建议关注光刻机、刻蚀机、PVD/CVD 设备、CMP 等半导体设备制造。

  我国工业机器人消费与进口量大,高端机器人生产能力不足。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以及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替代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先后发布 《中国制造 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等文件,促进国内机器人产 业发展。截止 2018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 14.8 万台,进口量 8.5 万台,出口量 6 万台,表观消费量 17.2 万台。而从进出口金额来看,2018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口 11.4 亿 美元,出口 2.6 亿美元。可以看到,我国进口的机器人单价更高,高端工业机器人仍需 进口。

  日德两国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亟待突破。从产业链各环节来看, 工业机器人主要由本体、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构成,各自成本占比分别为 22%、 36%、24%、12%。本体方面,日本发那科、德国库卡、瑞典 ABB、日本安川四家企业 占领市场大部分份额,2019 年,四家企业占据我国市场 54.5%的份额,国内伯朗特等 一批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崛起。由于一般由本体制造企业生产,其市场格局情 况与本体类似。减速器市场几乎被日本企业垄断,三家日本企业占全球约 85%市场份 额。伺服系统主要由松下、安川、三菱提供,日本企业市占率约 45%,国产化率约 25%。总体看,我国在工业机器人本体上取得一定突破,国内企业占据近 40%市场份额,但 高端化不足。而在减速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部件上,我国严重依赖进口,亟待突破。“双 循环”政策背景下,减速器、伺服系统是重点关注方向。

  金属加工机床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亦称工作母机或工具机。金属加工机床按作业过程 中是否发生金属材料的分离,可以分为两大类:成形机床和切削机床。按控制方式的不 同,机床可分为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数控化是先进制造用机床发展的大趋势。

  国产产品低端化,高端依赖向日德进口。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 年,消费额为 223.1 亿 美元,进口 96.6 亿美元,出口 40 亿美元。从进出口产品的单价来看,2019 年我国进口金属机床的单价为 11 万美元/台,出口金属加工机床单价为 4 万美元/台,产品高端化 不足,高端产品进口依赖日德两国。

  从具体的产品来看,我国加工中心、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组合加工机床、特种加工 机床、锻造或冲压机床、车床、冲床、铣床呈净进口,并且加工中心(即数控机床)与 磨床的进口金额较大,建议关注该领域的国产替代。

  英美两国公司垄断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我国在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有一定生产能力。航空发动机分为民用与军用两个领域。其中,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主要被美国的 GE 公 司、英国的罗罗公司及其合资公司垄断。从 2017 年民用航空发动机的交付量来讲,CFM (GE、法国 Safran 集团旗下的 Snecma 合资)市场份额为 58%,GE 公司占 14%份额,罗罗公司占 13%市场份额,中国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依赖进口。军用航发机领域,目 前全球仅有美、俄、英、法、中五国独立掌握大推力军用发动机的独立设计制造技术。中国航发的太行发动机以及涡扇 13E 发动机目前技术较为领先,但是与美国的发动机 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我国的军用航空发动机谱系不全。

  民用航空发动机依赖英美两国,阻碍了我国大飞机国产化进程。“双循环”政策背景下, 航空发动机属于重点突破的“卡脖子”领域,建议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重型燃气轮机,作为迄今为止热/功转换效率最高的动力机械,广泛应用于机械驱动(如 舰船、火车)和大型电站。目前国际上大的重型燃气轮机厂家,主要就是美国 GE、日本 三菱、德国西门子、意大利安萨尔多 4 家。因此重型燃气轮机行业属于垄断格局,与之 合作往往附带苛刻的条件:设计技术不转让;核心的热端部件制造技术不转让;仅以许 可证方式许可本土制造非核心部件。

  目前我国现已具备轻型燃机(功率 5 万千瓦以下)自主化能力;但重燃(功率 5 万千瓦以 上)仍依赖引进。2014 年,国家“十五”863 计划重大专项、我国第一种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重型燃气轮机 R0110,通过了科技部高新司专家组组织的课题验收。这标志着我 国已具备了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制试验能力。但 R0110 处于 E+级技术水平,而且还只 是试运行阶段,并未在发电领域完全推广。2019 年 5 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重型燃气轮 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打破了西方在该领域的封锁,目前 F 级 300MW 重型燃机的概念 设计阶段已经完成,同时在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和试验工作正在 稳步进行,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大尺寸高温透平叶片的自主设计及材料、冶炼、制造等国 产化,但是重型燃气轮机进入实用阶段还需要耐心等待。

  “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航空发动机专项方 面,重点聚焦涡扇、涡喷发动机领域,同时兼顾有一定市场需求的涡轴、涡桨和活塞发动机领域,主要研发大涵道比大型涡扇发动机、中小型涡扇/涡喷射发动机、中大功率涡 轴发动机等重点产品;燃气轮机专项的主要目标为,2020 年实现 F 级300MW 燃机自 主研制,2030 年实现 H 级 400MW 燃机自主研制。在“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的民用 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需要降低对美进口,实现自主可控。

  我国医药品进口量增长迅猛。随着我国人均 GDP 的上升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医药消 费支出不断上升。2011 年,我国医药品的进口金额开始超过出口金额,并且呈现加速 上涨的趋势。2019 年,我国的医药品进口额 357 亿美元,出口额 173 亿美元,净进口 184 亿美元。

  尽管需求旺盛,但是我国制药公司竞争力偏弱。美国制药经理人发布的 2020 年全球 50 强制药公司名单中,美国公司占 30%,日本公司占 20%,而中国仅有三家公司上榜, 分别为云南白药、恒瑞制药、上海医药集团,排名为 37/43/48。从 A 股前 20 大制药公 司与全球前 10 大制药公司的对比来看,两者的收入存在量级的差距。并且,大制药企 业的研发强度大都在 15-23%,但是我国的制药公司研发强度几乎均低于 10%,甚至较 多公司在 0-3%之间。

  我国具有较大的医药消费市场,在“双循环”政策背景下,我国需要补齐医药生产领域 的短板。制药业会成为未来增长较快的行业,建议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我国具有巨大的医疗设备市场,但是主要的医疗设备国产率较低。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以 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医药市场规模较大。单就医用医疗设备而言,2018 年我国 市场规模为 2065 亿元,同比增长 17.3%。我国每年医疗设备进口量较大,核心医用医 疗设备国产率不足,并且对美德日三国的依赖度较大。根据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截止 2019 年,我国目前内窥镜的国产率约为 10%, MRI 与 CT 的国产率约为 25%,超声、 骨科植入设备的国产率约为 40%。目前,我国在 B 超、彩超、MRI 等设备上已经攻破 核心技术,具备了国产替代的基础,但是在内窥镜等领域仍有待突破。

  我国医疗设备国产率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企业的技术不够成熟,另一方面,优质医 疗设备具有较大的用户粘性,医院更倾向于采购过往使用过的品牌。在“双循环”政策 背景下,医疗设备的消费有望向国内品牌倾斜,国内品牌将实现份额上的提升。

  体外诊断,即 IVD(In Vitro Diagnostic),是指在之外,通过对样本(各种体 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 品和服务,包括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析诊断、POCT、血液诊断等。2018 年,我国 体外诊断的市场规模为 604 亿元,同比增长 18.4%。其中,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子诊断、POCT 的市场规模较大,分别占比 38%、19%、15%、11%。

  免疫诊断高端化不足,分子诊断与 POCT 与国外同时起步。从主要的四个细分领域来 看,我国生化诊断的发展较早,基本实现国产化。免疫诊断则呈现中低端国产化较好, 但是高端不足,如化学发光诊断等领域。分子诊断与 POCT 方面,国内与国外同时起 步,技术差距较小。此外,在血液诊断的流式细胞仪以及基因芯片等领域,国内市场基 本被跨国巨头占据,目前国产替代存在困难,是未来重点发力方向。

  我国芯片消费量大,严重依赖进口。芯片制作生产线非常复杂,涉及五十个行业、2000- 5000 个工序。首先提纯硅、切成晶元、加工晶元,之后还需要晶元加工的前后两道工 艺,前道工艺分为光刻、薄膜、刻蚀、清洗、注入;后道工艺则主要是封装,光刻是制 造和设计的纽带。从进口量来看,2019 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 2.67 亿块,产量 1.19 亿 块,出口 1.34 亿块,因此计算得到表观消费量 2.52 亿块,对外依赖度非常高。

  目前我国核心集成电路的国产芯片占有率整体较低,除了移动通信终端和核心网络设备 有部分集成电路产品占有率超过 10%外,包括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显示及视频 系统中的核心集成电路国产芯片占有率都是 0。芯片产业链包括装备、材料、设计、制 造、封装测试五个环节。在装备与材料方面,中国与国际顶尖水平差距较大。而封测领 域,中国芯片封装企业长电科技已经跻身世界第三。因此,加大力度投入在芯片设计与 制造两大环节可以带动产业链的前后两端。设计与制造环节目前也是中国芯片产业投资 和政府扶持的重点。

  中国有庞大的基础电子元件市场,每年可消耗数万亿的电阻和电容。目前中国大部分市 场份额被日本占据,其次为,中国只能占据中低端市场。电容和电阻等被动电 子元件是电子工业的黄金配角,电容市场容量每年有 200 多亿美元,电阻也有百亿美元 的市场。日本公司占据被动电子元件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以村田、TDK 等企业为代 表,其次是华新科、齐力新等厂商,而中国目前只能占据中低端的市场。2019 年,MLCC 市场前五大厂商分别是村田、三星电机、国巨、太阳诱电和 TDK,合计占据超过 80%的市场份额。在被动元件领域日本公司是绝对的霸主,日本公司的产业动向可 以左右和决定行业的走向,其他公司包括华新科、齐力新、立隆电子、禾伸堂,中 国江海股份、顺络电子、法拉电子、宇阳科技艾华集团等。

  贴片式电阻电容大多需要进口,消费被动电子元件与日本差距尚大。我国的生产线主要 制作老式大块头的电阻电容,小型化的电路板是完全不能用的,所需要的贴片式电阻电 容大多需要进口。国内军用级别的电容电阻是可以实现国产化的,即便是一些特殊定制 的电容电阻,也可以满足技术要求。而在消费级别的被动电子元件方面,国内相比日本 的产品有不小的差距。手机、电脑、汽车等消费类电子行业对电容电阻有很大的需求, 日本在大批量生产的同时还可以保持产品的一致性。相对而言,国内企业生产的电子元 件稳定性不足,每次生产的产品做不到一致。高端电容电阻的一致性对质量控制非常重 要,一个电容不达标就会影响手机的充电速度。由于国内在工艺、材料、质量管控方面 相对薄弱,所以各大手机品牌只会选择进口大厂商的电容电阻。例如 MLCC 作为消费 电子行业用量最大的基础元件,目前日本的 MLCC 产品可以做到 1000 层,而中国产品 只能做到 300 层左右,一批产品一百万个 MLCC 只能允许一个不合格。同一种规格的 产品大品牌在细节方面更优秀,机械不容易损坏。

  2020 年射频芯片市场可达 190 亿美元,而高端市场基本被 Skyworks、Qorvo 和博通 3 家垄断,高通也占一席之地。国货只能卖给一些小品牌手机,且多为 2G、3G 芯片, 4G 射频芯片基本依赖进口。手机上的射频芯片占整个线%。目前 手机中所有核心器件都完成了国产化,只有射频器件仍然 95%由欧美厂商主导,尚未有 亚洲厂商可以进入市场。但是国内在军工等方面的射频本身已经存在一些积累,近几年 国频的公司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一些有历史背景的公司如德清华莹、好达等产品 在手机品牌客户加速认证,一些有海外经历的创业公司如 Vanchip、卓胜微、瑞宏和瑞 石等也取得了非常快速的成长。未来几年在 switch、saw filter、PA 和上游晶体材料上 面将持续推进国产化替代,相应的 A 股上市公司信维通信、天通股份和三安光电等标的 将持续受益。

  5G 通信的到来为射频前端带来诸多挑战,包括更多射频通路下的布局空间挑战、更多 射频通路下的成本挑战、更高功率输出、更高工作频段对射频器件性能的挑战。目前在 射频前端的各个市场中,SAW 滤波器的供应商主要是美国和日本厂商,包括 Qorvo、 博通(收购 Avago)、Skyworks、Murata、TDK 和太阳诱电。其中 Murata 占据 SAW滤波器的 50%的市场,其次则是 TDK。BAW 滤波器市场基本由 Qorvo 和 Avago 垄断。中国厂家由于在专利和工艺方面尚未成熟,目前只在低端的 SAW 滤波器市场上 可以量产,供应商有麦捷科技、中电德清华莹、华远微电、无锡好达电子,其中只有无 锡好达和华远微电打入了手机市场。国内厂商的滤波器还不能做进集成模块,只能做成 低端外挂的分立器件,滤波器是中国厂商进军手机射频前端的最大门槛。

  工业软件按照应用分为研发设计类、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业务管理类三大领域,具 有分析、计划、配置、分工等功能,能够从机器、车间、工厂层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提升生产线协同水平,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数字世界与物理世 界融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发设计类软件市场:外资企业以达索、西门子 PLM、Autodesk 为代表占有技术 和市场优势,国内企业如神舟航天软件、金航数码等在军工航天领域占据较大市场 份额,而数码大方、英特仿真等企业在研发投入占比方面领先其他企业。总体来看, 在汽车研发、建筑 CAD 等领域,未来竞争将十分激烈。

  生产控制软件市场:西门子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而南瑞、宝信、石化盈科等企 业在电力、钢铁冶金和石化行业深耕多年,客户数量多且关系稳定。由于行业间差 异较大存在壁垒,生产控制软件领域的企业业务大多数集中在垂直行业内部,率先 突破行业壁垒拓展业务将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

  信息管理类软件市场:目前处于群雄割据的状态。其中 ERP 行业市场、技术壁垒较高,呈现出寡头市场的特征,SAP、Oracle 等国外厂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本土 用友、金蝶等厂商坚定发展云计算业务,使得本土厂商孕育出弯道超车的可能。

  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双循环”政策背景下有望加速成长。2019 年全 球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已突破 4000 亿美元大关,到 2020 年全球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规模 将达 4332 亿美元。2019 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 1720 亿元,较2018 年增长 16.45%。2012-2019 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 20.34%。据预测,2020 年,我 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将突破 2000 亿元。目前,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仅为全球的 6.3%, 但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却超过 20%,未来国内工业软件发展空间广阔。

  甲骨文等美国公司占据 DBMS 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 DBMS 稳定性不足。数据 库管理系统其功能和常见的图书管理系统没什么差别,挑战在于当数据量达到 TB 或 PB 级别时,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性能将会下降。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两 种 DBMS 是甲骨文公司旗下的 Oracle 和 MySQL,其他竞争者还有 IBM 公司的 DB2、 Informix,微软公司的 SQLserver 以及开源的 MariaDB 等等。目前,甲骨文、IBM、微 软和 Teradata 几家美国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 DBMS 企业最早源自 1990 年代的高校,但经过多年的研发,产品的稳定性一直不足,不敢做有挑战性的性能测试, 无法让市场信服,国内企业更加不敢“委以重任”。

  国产数据库目前取得一定进展。目前中国数据库厂商大多是基于开源数据库引擎开发或 基于成熟数据库源码进行自主研发,但仍然不是国产数据库的最终出路,真正的自主研 发应当采用全新架构,从零开始设计和实现数据库的方式,周期长、难度高,但是国内也有公司有所进展。OceanBase 团队用了七年的时间从零开始自研成功了一款通用关 系数据库。从夹开始试水,全部替换支付宝的 Oracle 数据库,最后承载蚂蚁 金服 100%业务。在新型的云数据库市场上,近年来的互联网公司尤其是阿里云,在中 国的云计算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天博tb网址。POLARDB 是阿里云自研的下一代关系型云数据库, 兼容 MySQL、PostgreSQL、Oracle 引擎,存储容量最高可达 100TB,单库最多可扩 展到 16 个节点,适用于企业多样化的数据库应用场景。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来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技术,利用单个光量子不可 分割和量子不可克隆原理的性质,在原理上确保非授权方不能复制与窃取量子信道内传 递的信息,以此保证信息传输安全。

  近十年来,我国各领域、各地区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投入不断增加,目前进入广域网 建设阶段。2010 年以来,我国陆续开始量子通信网络建设。2016 年我国完成了量子通 信“京沪干线”,并与“墨子号”量子科学试验卫星连接。并且,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的 网络数量和规模明显上升。目前,我国广域量子通信骨干网正在建设,各地城域网也正 在积极规划中。

  据招商通信余俊团队,量子通信产业化正在加速,未来市场空间有望达到千亿规模,但 产业规模化仍需较长时间。由于量子通信系统组网需要额外的独立光纤链路资源,随着 量子通信网络部署规模扩大,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光纤市场需求。

  (2)制造业内循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油气勘探与开采&半导体材料(重点关注第三 代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高温合金等新材料&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等核心零部件& 半导体设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

  (4)科技内循环:芯片、高端电容电阻、手机射频器件等核心电子元件&工业软件&数 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量子通信等长板领域。

Copyright © 2012-2024 天博tb·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TB SPORTS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闽ICP备19025351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